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吉林省四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北京近日开始整治商家在广告中滥用成语的行为。实际生活中,滥用汉语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打开电视,你“宏兔大展”了吗?“钱途无量”了么?日常生活享受“口蜜腹健”(营养液广告词)了么? 除了广告文艺节目甚至某些新闻媒体也都出现过。
②怎样看待“滥用成语十分普遍”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界定什么样的使用是滥用,什么样的使用不是滥用。并不是说对成语中的某个字进行变化使用,就都要归入“滥用成语”之列。
③成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需要发展变化,惯用语、俗语、谚语、诗句等也是,人们在使用中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加以发展变化,巧妙地化用,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这种化用是修辞学上的一个修辞格,名叫“仿拟”,就是仿照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为最多。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出奇制胜使新作品及其影响广为流传。
④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觉。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的滥用,没有达到作者要表达特殊意思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⑤拙劣的仿拟成语对语言健康肯定是没有好影响的。无论它用得正确与否,首先在程度上已经是“滥”了。另外,媒体滥用成语现象的不良影响尤甚。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在引领并传播着规范的语言。媒体的影响力会使其中所用的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力加倍放大。媒体语言应用规范则宣传效果好,广大受众受益;反之,则受众遭殃。
⑥仿拟成语是成语魅力的体现,汉语成语来源于我国历史、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表现力极强。
⑦过度的、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的形成与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有一定关系,人们“享受”快餐文化,很难潜心读书,甚至不求甚解,使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语言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表征。
⑧这种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形成,与我国国民语文素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家不读书,语文素养不会太高。所以,要避免仿拟成语拾人牙慧,甚至闹笑话的状况,需要进一步提升国民的语文素养,要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读书。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仿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仿拟”是根据需要对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进行巧妙地化用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B. 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比如“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词)。
C. 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最多。
D.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觉。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的滥用。
2.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即使使用正确,在程度上过分“滥”用以及手法拙劣的仿拟成语对健康语言也肯定没有好影响。
B.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它引领并传播着规范的语言,所以媒体滥用成语现象的不良影响更加严重。
C.对成语的滥用常常是指不够成功的仿拟,这种仿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觉。
D.成语的魅力体现在仿拟成语上,因为汉语成语来源于我国历史、寓言传说、古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表现力极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媒体尤其是广告滥用成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当似是而非的成语充斥耳畔,会对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B.过度的仿拟、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不良影响。
C.浮躁文化心态的形成是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人们习惯于“享受”快餐文化,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状态之后的恶果。
D. 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是因为人们读书不专心甚至不求甚解,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将军。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奸盗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之。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三十九 酷吏传》)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 按:巡查 B.道次见丛荆 次:驻扎
C.瓛败走,为荣所执 执:抓捕 D.怨隙日构 构:形成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 )
①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②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③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 ④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⑤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⑥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A.②④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常常慰劳勉励。
B.在攻打陈的战役中,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追踪吴郡国主萧瓛,萧瓛败逃,被燕荣所擒获。突厥侵犯边境,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后来由于为母亲服丧而离职。
C.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别人虽然替他求情,但那人仍然遭到鞭打。
D.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隋文帝下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因而招致燕荣的怨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3分)
(2)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3分)
(3)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4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7.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8.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四、其他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日光下彻,_____________,佁然不动。(柳宗元《小石潭记》)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1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6分)
11.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12.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1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伍连德:永远的防疫战士
慕景强
几年前,我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记得在校部图书馆和分子生物学馆之间,矗立着一座半身人物石雕像。雕像不算高大,人物面容平和。由于座基周围有一个圆形的花坛,在花坛外流连的人们并不容易看清楚雕像的介绍信息。
有些来图书馆办事的人,看到雕像总会好奇地问一句:“这个人是谁呀?”在场的老同事便会直言相告:“伍连德。”如果提问的人一脸茫然,老同事便会加一句:“哈医大的老校长。”提问的人多半依然一脸迷惑,然后若有所悟地走掉了。其实,这也多少体现了伍连德在当代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要说普通人,即便身在医疗卫生系统的人,了解甚至知道伍连德的也为数甚少。
真实的伍连德是个什么样子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历史上没有伍连德,东北三省不会发展成现在这般模样;甚至可以说,没有伍连德,中国历史的轨迹也会改变许多。他为世人所知始于近一个世纪前那场骇人听闻的瘟疫。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数月内波及5省6市,死亡达6万多人。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一时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无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当时有“哈尔滨鼠疫死亡数千人,尸体泼油焚烧三天三夜”的记载。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之震惊。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很快,伍连德便探明传染病源来自于旱獭,并组织力量灭杀病源。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区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为阻止呼吸传染,他设计并命令赶制了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被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在疫区紧急征用学校、戏院、浴室,把它们改装成临时消毒所,又把庙宇和教堂改为急救医院……在回忆录中,他如此生动地描述自己的角色:“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经过3个月的艰苦工作,这场可怕的疫情方才告止——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记录。那年,伍连德31岁。
之后的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起我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于当年4月在盛京(沈阳)召开国际鼠疫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近代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著名鼠疫专家。伍连德在大会上做了关于东北鼠疫防治经验的学术报告,得到各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被冠以“鼠疫斗士”的称号。
上世纪20年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伍连德:“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7岁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学士学位,后在英国疟疾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onald Ross门下学习。1903年,他又前往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在俄裔细菌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lie Metchnikoff 教授指导下研究破伤风。24岁时,伍连德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伍连德是我国首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先后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学校20余所,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等10余个学会,并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在他的倡议下,北平中央医院成功创办,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他曾在1914年积极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的中国医学委员会进言,要求在北京地区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医学教育机构。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成,伍连德为之倾注了不少心血。
对于预防医学,伍连德也有独到的见解。在1928年给国民政府的建议中,他首先对国内公共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在我国倡行公共卫生的障碍、前景及办法进行了论说。他认为,对于医界中人,不能只一味地专注于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观念即便现在提起,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也是在他的竭力推动下,我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
1960年,与瘟疫搏斗一生的科学家伍连德永远地安息了。回顾他的生前语录,其中鲜有豪言壮语,他只是这样总结道:“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科学家伍连德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他个人行事低调,不事张扬而陷入默默无闻的境地。
B.在作者看来,伍连德不仅影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
C.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大型瘟疫,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
D.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兴办都与伍连德有关,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北平中央医院就是在伍连德的倡议和支持下创办的。
E.伍连德认为医界中人不仅要专注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防病重于治病”的观念指导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2)伍连德在回忆东北鼠疫防疫的经历曾说:“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请结合传记内容,概括伍连德为东北鼠疫事件所做的工作。(6分)
(3)作者认为“伍连德是永远的防疫战士”,请结合传记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4)伍连德说:“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示?请联系结合传记内容和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六、选择题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张伯伯一直坚持向贫困地区捐钱捐物,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他自己家里却从来不曾添置过一件像样的东西。
B.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人“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近来,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肋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1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B.海选时,她唱歌没有注意到气息的运用,发音的位置也不对,这次复赛,经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练习,她的歌声变得格外亲切而动人多了。
C.如今,如“阿Q”“小D”一类的“字母词”已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的汉字文化圈内,它们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D.书,本无所谓必读书或闲书,只是我们人为地设置了太多的框架,将自己绑定在一棵树上,结果文科生不识霍金,理科生文不通顺。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现在,我在荒废的园子里的一块石头上坐着,沐浴着蓝色的雾,渐渐地感到了老年的沉重。 。
①我的一双枯瘠的手扶在杖上
②没有游人
③我有点儿记不清我怎么会走入这样一个境界里了
④这是一个没有月色的初夜
⑤衰草里也没有蟋蟀的长吟
⑥仿佛倾听着黑暗,等待着一个不可知的命运在这静寂里出现
⑦我的头又斜倚在手背上
A.③④②⑤⑦⑥① B. ③④②⑥⑤⑦① C. ④②⑤①⑦⑥③ D.④②⑤③①⑦⑥
七、语言表达
17.提取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提取三个关键词语。(5分)
解放军日前在黄海某海域进行演习,中国海军空中预警平台引导空军战机成功拦截隐身导弹。香港《文汇报》引述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的话称,这反映出中国的反导能力已有很大提升。
成功拦截隐形导弹反映中国对隐形第四代战机有反制能力。现代战争最重要的是制空权的争夺。数据显示,所谓第四代战斗机即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通常要具备四大先进技术性能:突出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规机动性和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环境作战能力)。
关键词语:
18.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划线处仿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6分)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 ;
,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常相伴。
八、作文
19.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
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③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说:“我有一双神奇的手,一只不断重复,另一只不断地颠覆前人的理论。”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9.A、C(A周小波是想澄清事实的真相;C“我”并非觉得周小波要求过高,而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他的问题。)(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10.(6分)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或: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2分);(答“暗示故事的扑朔迷离”也对)。结尾:“雾”喻指周小波内心有不安;“雾的消散”喻指事实得到澄清,周小波的内心变得宁静(或:突出了周小波诚实质朴)(答出“比喻”得1分,答出比喻内容得1分);照应文题,呼应前文(2分)。
11.(6分)①农家子弟,出身贫苦。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②性格拘谨腼腆。师政委问候他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③孝顺。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④勇敢。自述打仗不会怕;⑤纯朴。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⑥诚实。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说明1分。)
12.(8分)示例:观点一:应该如实上报。①澄清事实是周小波的心愿;②周小波不想做伪英雄;③应该尊重周小波的心愿。
观点二:不应该如实上报。①“滚雷英雄”更能激励疆场战士乃至全国人民,在战争年代更有意义;②“滚雷英雄”才能实现周小波的夙愿;]
观点三:如实上报,但要注明他自己澄清了事实。①英雄固然重要,诚实的品质更值得珍惜;②不是“滚雷英雄”,但周小波仍然是英雄,是超越了物质和精神的大英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北京近日开始整治商家在广告中滥用成语的行为。实际生活中,滥用汉语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打开电视,你“宏兔大展”了吗?“钱途无量”了么?日常生活享受“口蜜腹健”(营养液广告词)了么? 除了广告文艺节目甚至某些新闻媒体也都出现过。
②怎样看待“滥用成语十分普遍”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界定什么样的使用是滥用,什么样的使用不是滥用。并不是说对成语中的某个字进行变化使用,就都要归入“滥用成语”之列。
③成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需要发展变化,惯用语、俗语、谚语、诗句等也是,人们在使用中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加以发展变化,巧妙地化用,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这种化用是修辞学上的一个修辞格,名叫“仿拟”,就是仿照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为最多。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出奇制胜使新作品及其影响广为流传。
④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觉。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的滥用,没有达到作者要表达特殊意思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⑤拙劣的仿拟成语对语言健康肯定是没有好影响的。无论它用得正确与否,首先在程度上已经是“滥”了。另外,媒体滥用成语现象的不良影响尤甚。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在引领并传播着规范的语言。媒体的影响力会使其中所用的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力加倍放大。媒体语言应用规范则宣传效果好,广大受众受益;反之,则受众遭殃。
⑥仿拟成语是成语魅力的体现,汉语成语来源于我国历史、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表现力极强。
⑦过度的、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的形成与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有一定关系,人们“享受”快餐文化,很难潜心读书,甚至不求甚解,使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语言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表征。
⑧这种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形成,与我国国民语文素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家不读书,语文素养不会太高。所以,要避免仿拟成语拾人牙慧,甚至闹笑话的状况,需要进一步提升国民的语文素养,要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读书。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仿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仿拟”是根据需要对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进行巧妙地化用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B. 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比如“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词)。
C. 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最多。
D.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觉。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的滥用。
2.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即使使用正确,在程度上过分“滥”用以及手法拙劣的仿拟成语对健康语言也肯定没有好影响。
B.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它引领并传播着规范的语言,所以媒体滥用成语现象的不良影响更加严重。
C.对成语的滥用常常是指不够成功的仿拟,这种仿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甚至情感不和谐的感觉。
D.成语的魅力体现在仿拟成语上,因为汉语成语来源于我国历史、寓言传说、古人原句和谚语俗语等,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表现力极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媒体尤其是广告滥用成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当似是而非的成语充斥耳畔,会对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B.过度的仿拟、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不良影响。
C.浮躁文化心态的形成是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人们习惯于“享受”快餐文化,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状态之后的恶果。
D. 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是因为人们读书不专心甚至不求甚解,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将军。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奸盗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之。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三十九 酷吏传》)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 按:巡查 B.道次见丛荆 次:驻扎
C.瓛败走,为荣所执 执:抓捕 D.怨隙日构 构:形成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 )
①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②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③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 ④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⑤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⑥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A.②④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常常慰劳勉励。
B.在攻打陈的战役中,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追踪吴郡国主萧瓛,萧瓛败逃,被燕荣所擒获。突厥侵犯边境,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后来由于为母亲服丧而离职。
C.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别人虽然替他求情,但那人仍然遭到鞭打。
D.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隋文帝下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因而招致燕荣的怨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3分)
(2)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3分)
(3)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4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7.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8.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四、其他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日光下彻,_____________,佁然不动。(柳宗元《小石潭记》)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1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6分)
11.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12.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1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伍连德:永远的防疫战士
慕景强
几年前,我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记得在校部图书馆和分子生物学馆之间,矗立着一座半身人物石雕像。雕像不算高大,人物面容平和。由于座基周围有一个圆形的花坛,在花坛外流连的人们并不容易看清楚雕像的介绍信息。
有些来图书馆办事的人,看到雕像总会好奇地问一句:“这个人是谁呀?”在场的老同事便会直言相告:“伍连德。”如果提问的人一脸茫然,老同事便会加一句:“哈医大的老校长。”提问的人多半依然一脸迷惑,然后若有所悟地走掉了。其实,这也多少体现了伍连德在当代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要说普通人,即便身在医疗卫生系统的人,了解甚至知道伍连德的也为数甚少。
真实的伍连德是个什么样子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历史上没有伍连德,东北三省不会发展成现在这般模样;甚至可以说,没有伍连德,中国历史的轨迹也会改变许多。他为世人所知始于近一个世纪前那场骇人听闻的瘟疫。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数月内波及5省6市,死亡达6万多人。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一时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无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当时有“哈尔滨鼠疫死亡数千人,尸体泼油焚烧三天三夜”的记载。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之震惊。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很快,伍连德便探明传染病源来自于旱獭,并组织力量灭杀病源。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区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为阻止呼吸传染,他设计并命令赶制了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被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在疫区紧急征用学校、戏院、浴室,把它们改装成临时消毒所,又把庙宇和教堂改为急救医院……在回忆录中,他如此生动地描述自己的角色:“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经过3个月的艰苦工作,这场可怕的疫情方才告止——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记录。那年,伍连德31岁。
之后的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起我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于当年4月在盛京(沈阳)召开国际鼠疫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近代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著名鼠疫专家。伍连德在大会上做了关于东北鼠疫防治经验的学术报告,得到各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被冠以“鼠疫斗士”的称号。
上世纪20年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伍连德:“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7岁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学士学位,后在英国疟疾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onald Ross门下学习。1903年,他又前往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在俄裔细菌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lie Metchnikoff 教授指导下研究破伤风。24岁时,伍连德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伍连德是我国首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先后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学校20余所,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等10余个学会,并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在他的倡议下,北平中央医院成功创办,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他曾在1914年积极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的中国医学委员会进言,要求在北京地区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医学教育机构。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成,伍连德为之倾注了不少心血。
对于预防医学,伍连德也有独到的见解。在1928年给国民政府的建议中,他首先对国内公共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在我国倡行公共卫生的障碍、前景及办法进行了论说。他认为,对于医界中人,不能只一味地专注于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观念即便现在提起,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也是在他的竭力推动下,我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
1960年,与瘟疫搏斗一生的科学家伍连德永远地安息了。回顾他的生前语录,其中鲜有豪言壮语,他只是这样总结道:“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科学家伍连德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他个人行事低调,不事张扬而陷入默默无闻的境地。
B.在作者看来,伍连德不仅影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
C.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大型瘟疫,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
D.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兴办都与伍连德有关,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北平中央医院就是在伍连德的倡议和支持下创办的。
E.伍连德认为医界中人不仅要专注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防病重于治病”的观念指导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2)伍连德在回忆东北鼠疫防疫的经历曾说:“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请结合传记内容,概括伍连德为东北鼠疫事件所做的工作。(6分)
(3)作者认为“伍连德是永远的防疫战士”,请结合传记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4)伍连德说:“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示?请联系结合传记内容和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六、选择题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张伯伯一直坚持向贫困地区捐钱捐物,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他自己家里却从来不曾添置过一件像样的东西。
B.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人“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近来,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肋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1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B.海选时,她唱歌没有注意到气息的运用,发音的位置也不对,这次复赛,经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练习,她的歌声变得格外亲切而动人多了。
C.如今,如“阿Q”“小D”一类的“字母词”已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的汉字文化圈内,它们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D.书,本无所谓必读书或闲书,只是我们人为地设置了太多的框架,将自己绑定在一棵树上,结果文科生不识霍金,理科生文不通顺。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现在,我在荒废的园子里的一块石头上坐着,沐浴着蓝色的雾,渐渐地感到了老年的沉重。 。
①我的一双枯瘠的手扶在杖上
②没有游人
③我有点儿记不清我怎么会走入这样一个境界里了
④这是一个没有月色的初夜
⑤衰草里也没有蟋蟀的长吟
⑥仿佛倾听着黑暗,等待着一个不可知的命运在这静寂里出现
⑦我的头又斜倚在手背上
A.③④②⑤⑦⑥① B. ③④②⑥⑤⑦① C. ④②⑤①⑦⑥③ D.④②⑤③①⑦⑥
七、语言表达
17.提取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提取三个关键词语。(5分)
解放军日前在黄海某海域进行演习,中国海军空中预警平台引导空军战机成功拦截隐身导弹。香港《文汇报》引述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的话称,这反映出中国的反导能力已有很大提升。
成功拦截隐形导弹反映中国对隐形第四代战机有反制能力。现代战争最重要的是制空权的争夺。数据显示,所谓第四代战斗机即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通常要具备四大先进技术性能:突出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规机动性和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环境作战能力)。
关键词语:
18.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划线处仿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6分)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 ;
,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常相伴。
八、作文
19.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
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③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说:“我有一双神奇的手,一只不断重复,另一只不断地颠覆前人的理论。”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9.A、C(A周小波是想澄清事实的真相;C“我”并非觉得周小波要求过高,而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他的问题。)(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10.(6分)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或: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2分);(答“暗示故事的扑朔迷离”也对)。结尾:“雾”喻指周小波内心有不安;“雾的消散”喻指事实得到澄清,周小波的内心变得宁静(或:突出了周小波诚实质朴)(答出“比喻”得1分,答出比喻内容得1分);照应文题,呼应前文(2分)。
11.(6分)①农家子弟,出身贫苦。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②性格拘谨腼腆。师政委问候他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③孝顺。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④勇敢。自述打仗不会怕;⑤纯朴。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⑥诚实。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说明1分。)
12.(8分)示例:观点一:应该如实上报。①澄清事实是周小波的心愿;②周小波不想做伪英雄;③应该尊重周小波的心愿。
观点二:不应该如实上报。①“滚雷英雄”更能激励疆场战士乃至全国人民,在战争年代更有意义;②“滚雷英雄”才能实现周小波的夙愿;]
观点三:如实上报,但要注明他自己澄清了事实。①英雄固然重要,诚实的品质更值得珍惜;②不是“滚雷英雄”,但周小波仍然是英雄,是超越了物质和精神的大英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whx- 游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