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不用时真的要横放吗?——我看近年安徽高考材料作文
梯子不用时真的要横放吗?——我看近年安徽高考材料作文
梯子不用时真的要横放吗?——我看近年安徽高考材料作文
梯子不用时真的要横放吗?
——我看近年安徽高考材料作文
徐德仕
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横着放”,被网友评为年内最难写、最迷糊的作文题。除了觉得难写外,批评声甚少。更有甚者觉得这是多年来难得的好的作文题。对此,我有些纳闷。高考自实行各省自主命题,考后对作文的评价激烈程度也较以往削弱。人们似乎都轻易接受了考试机器的碾压,更没有人站出来质疑命题的水平,追究命题者审核者的责任。“梯子不用时横着放”看似很谨慎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颇值得争议,理由有三:
首先,但凡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发现,梯子竖放还是横放,是受存放条件的约束。场地小的就需竖放,横放反而碍事。且一般梯子不用时都会放在拐角处,不易弄倒,也不会占地方。
其次,从梯子的结构特点来看,竖放它是不容易倒下的。一是梯子是斜靠的,有一定的斜靠角度;另一方面梯子的两腿是等长的,也就是它的两个受力点或说是支点,是相对平衡平稳的。若是很容易倾斜,那么只能说明这是一架坏梯子。所以,材料中也说梯子竖放一直也没有发生倒下的安全事件。
最后,材料中“梯子不用时横着放”,看似一语惊醒梦中人,似乎这样做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梯子存放的安全问题,实则有些故弄玄虚。因为即便梯子倒下,它也不会那么容易砸伤人。因为梯子相对较长,倒下的速度是有限的。它绝不是一堵墙或一根大梁,会轰然倒塌或从天而降。
据了解,安徽高考在材料作文的评分上,非常注重立意,稍偏便判为二类或三类卷。所谓立意也只是阅卷组的判定,说的更明白些,是阅卷组长的标准。“梯子不用时横着放”,判“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最佳立意。高考材料本身尚值得商榷,却要限定立意,估计今年安徽考生又会莫名挨宰了。
纵观近年安徽高考材料作文,我不得不说有那么一点以一人思想强加于万人之上的味道。命题者以自己的理解强加于考生,所谓的新发现,不过是诓人的陷阱。
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弯道超越”,题目一出来,就有车行业内人士说材料有问题,在实际行车中超越只能在直道,弯道超越是很危险的举措。我便以这实际是一则寓言故事告之,可回看高考作文材料,丝毫没有寓言的迹象。
2010年高考以读《吴兴杂诗》,理解其哲理作文。原诗是“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该诗的创作背景是阮元到江浙湖州任知县,目睹眼前风光有感而发,主要是描绘了眼前安宁富盛的美景。这首诗实则寄予了一个县令美好的愿景,并不是什么哲理诗。即便哲理是遵循自然规律,可这一点在当今也是有争议的。袁隆平院士尚且有“禾下纳凉”的科学梦想,为何我们还要抱定“深处种莲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呢?科学需要大胆尝试,甚至颠覆,难道深处就不可以种稻或荷花吗?事实,这年的高考题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又回到了传统的一面。
我以为好的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就值得推敲,而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要从价值引导、思想教育等方面着眼,而所命制的试题真正起到考核选拔和育人的功效。纵观安徽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确乎让人难以琢磨。愿这样的材料作文在关乎考生命运的当口能不再重现或有所收敛。此则,高考万幸,考生万幸!
梯子不用时真的要横放吗?
——我看近年安徽高考材料作文
徐德仕
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横着放”,被网友评为年内最难写、最迷糊的作文题。除了觉得难写外,批评声甚少。更有甚者觉得这是多年来难得的好的作文题。对此,我有些纳闷。高考自实行各省自主命题,考后对作文的评价激烈程度也较以往削弱。人们似乎都轻易接受了考试机器的碾压,更没有人站出来质疑命题的水平,追究命题者审核者的责任。“梯子不用时横着放”看似很谨慎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颇值得争议,理由有三:
首先,但凡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发现,梯子竖放还是横放,是受存放条件的约束。场地小的就需竖放,横放反而碍事。且一般梯子不用时都会放在拐角处,不易弄倒,也不会占地方。
其次,从梯子的结构特点来看,竖放它是不容易倒下的。一是梯子是斜靠的,有一定的斜靠角度;另一方面梯子的两腿是等长的,也就是它的两个受力点或说是支点,是相对平衡平稳的。若是很容易倾斜,那么只能说明这是一架坏梯子。所以,材料中也说梯子竖放一直也没有发生倒下的安全事件。
最后,材料中“梯子不用时横着放”,看似一语惊醒梦中人,似乎这样做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梯子存放的安全问题,实则有些故弄玄虚。因为即便梯子倒下,它也不会那么容易砸伤人。因为梯子相对较长,倒下的速度是有限的。它绝不是一堵墙或一根大梁,会轰然倒塌或从天而降。
据了解,安徽高考在材料作文的评分上,非常注重立意,稍偏便判为二类或三类卷。所谓立意也只是阅卷组的判定,说的更明白些,是阅卷组长的标准。“梯子不用时横着放”,判“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最佳立意。高考材料本身尚值得商榷,却要限定立意,估计今年安徽考生又会莫名挨宰了。
纵观近年安徽高考材料作文,我不得不说有那么一点以一人思想强加于万人之上的味道。命题者以自己的理解强加于考生,所谓的新发现,不过是诓人的陷阱。
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弯道超越”,题目一出来,就有车行业内人士说材料有问题,在实际行车中超越只能在直道,弯道超越是很危险的举措。我便以这实际是一则寓言故事告之,可回看高考作文材料,丝毫没有寓言的迹象。
2010年高考以读《吴兴杂诗》,理解其哲理作文。原诗是“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该诗的创作背景是阮元到江浙湖州任知县,目睹眼前风光有感而发,主要是描绘了眼前安宁富盛的美景。这首诗实则寄予了一个县令美好的愿景,并不是什么哲理诗。即便哲理是遵循自然规律,可这一点在当今也是有争议的。袁隆平院士尚且有“禾下纳凉”的科学梦想,为何我们还要抱定“深处种莲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呢?科学需要大胆尝试,甚至颠覆,难道深处就不可以种稻或荷花吗?事实,这年的高考题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又回到了传统的一面。
我以为好的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就值得推敲,而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要从价值引导、思想教育等方面着眼,而所命制的试题真正起到考核选拔和育人的功效。纵观安徽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确乎让人难以琢磨。愿这样的材料作文在关乎考生命运的当口能不再重现或有所收敛。此则,高考万幸,考生万幸!
whx- 游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