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漳州双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__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
(2)一肌一容,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3)臣密言:_________________,夙遭闵凶。 (李密《陈情表》)
(4)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山河破碎风飘絮, __________________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伏兵邀取之 邀:拦截
C、请决滞狱 狱:监狱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 )(3分)
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②以克敌赏基,基辞 ③大旱,请决滞狱
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⑥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A、 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京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3分)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天下大雪,众姐妹在栊翠庵再起诗社。宝玉和湘云在那儿割腥啖膻,大吃鹿肉。在联句中,宝玉的联句最多,大家都笑说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红楼梦》)
B.觉民躲在黄存仁家,在觉慧的安排下,趁张太太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了。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互相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
C.杜竹斋虽是吴荪甫的姐夫,但他谨小慎微好贪小利,对吴荪甫的事业不但不支持,反而在关键时刻拆吴荪甫的台,直接造成吴荪甫的破产。(《子夜》)
D.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复活》)
E.神父说:“这才是牌局里最妙的一着呢。”公证人说:“赢了个大满贯。”两人妙语双关,说法不一,但说的都是欧也妮嫁给德•篷风这件事。(《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请问:①“终必妨一主”为小说后面的什么情节作铺垫?②单福教刘备怎样的“禳法”?其目的何在?
(2)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伽西莫多看见小屋里空空的,埃及姑娘不在屋里,……他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埃及姑娘……他忽然想起副主教。他记得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伽西莫多给他帮过忙,第二次阻止过他。 (《巴黎圣母院》第十一卷)
请问:①文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分别指哪两件事?②这一次伽西莫多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埃及姑娘,他找到埃及姑娘了吗?为什么?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万章)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孟子)曰:“以君命将①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②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
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
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孟子•万章下》)
【注】①将:拿去、送。②廪人:管粮仓的官吏。
(1)选段中孟子引用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4分)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网开三面
红 苇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也没有逃生的路了。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吧。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当下许多环保宣传策略是“恐吓”式的。
B.作者认为商汤“网开三面”可称作环保。
C.作者认为应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
D.作者倾向于把“直钩钓鱼”视为姜太公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
11.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3分)
12.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3.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14. 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5. 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16.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7. 第五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 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四、语言运用(13分)
19.下面是某单位新春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台词片段,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主持人乙:亲爱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甲:①时光荏冉
主持人乙:②日月如(suō)
主持人甲:③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
主持人乙:④
主持人甲: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天,已向我们走来。
主持人乙:她乘着飞天的彩翼翩然而至,她寻着夸父的脚步款款而来。
主持人甲:⑤此时此刻,烟花与彩灯齐辉,鼓点与足音交映。兴化大地啊,今夜是如此美丽,兴化儿女的心哟,早已驻满春天的芳华。
主持人乙: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一声
合:新春好!
(1)在①处有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2)根据②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3)在④处为主持人乙设计一句台词,要求与③句构成对偶。(2分)
(4)⑤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其中,“正能量”居于第一位。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对于“屌丝”这个词语,专家认为它虽然很流行,但它有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不适合列入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
对于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的父亲曾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同邻居杰克一起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只能踩着里面的很窄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杰克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后面。钻出烟囱之后,我看见杰克的脸脏的像个小丑,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于是把脸洗了又洗。而杰克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只草草洗了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
爱因斯坦的父亲讲完故事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6、(1)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3分)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漳州双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__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
(2)一肌一容,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3)臣密言:_________________,夙遭闵凶。 (李密《陈情表》)
(4)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山河破碎风飘絮, __________________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伏兵邀取之 邀:拦截
C、请决滞狱 狱:监狱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 )(3分)
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②以克敌赏基,基辞 ③大旱,请决滞狱
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⑥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A、 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京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3分)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天下大雪,众姐妹在栊翠庵再起诗社。宝玉和湘云在那儿割腥啖膻,大吃鹿肉。在联句中,宝玉的联句最多,大家都笑说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红楼梦》)
B.觉民躲在黄存仁家,在觉慧的安排下,趁张太太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了。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互相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
C.杜竹斋虽是吴荪甫的姐夫,但他谨小慎微好贪小利,对吴荪甫的事业不但不支持,反而在关键时刻拆吴荪甫的台,直接造成吴荪甫的破产。(《子夜》)
D.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复活》)
E.神父说:“这才是牌局里最妙的一着呢。”公证人说:“赢了个大满贯。”两人妙语双关,说法不一,但说的都是欧也妮嫁给德•篷风这件事。(《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请问:①“终必妨一主”为小说后面的什么情节作铺垫?②单福教刘备怎样的“禳法”?其目的何在?
(2)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伽西莫多看见小屋里空空的,埃及姑娘不在屋里,……他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埃及姑娘……他忽然想起副主教。他记得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伽西莫多给他帮过忙,第二次阻止过他。 (《巴黎圣母院》第十一卷)
请问:①文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分别指哪两件事?②这一次伽西莫多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埃及姑娘,他找到埃及姑娘了吗?为什么?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万章)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孟子)曰:“以君命将①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②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
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
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孟子•万章下》)
【注】①将:拿去、送。②廪人:管粮仓的官吏。
(1)选段中孟子引用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4分)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网开三面
红 苇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也没有逃生的路了。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吧。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当下许多环保宣传策略是“恐吓”式的。
B.作者认为商汤“网开三面”可称作环保。
C.作者认为应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
D.作者倾向于把“直钩钓鱼”视为姜太公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
11.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3分)
12.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3.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14. 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5. 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16.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7. 第五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 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四、语言运用(13分)
19.下面是某单位新春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台词片段,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主持人乙:亲爱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甲:①时光荏冉
主持人乙:②日月如(suō)
主持人甲:③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
主持人乙:④
主持人甲: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天,已向我们走来。
主持人乙:她乘着飞天的彩翼翩然而至,她寻着夸父的脚步款款而来。
主持人甲:⑤此时此刻,烟花与彩灯齐辉,鼓点与足音交映。兴化大地啊,今夜是如此美丽,兴化儿女的心哟,早已驻满春天的芳华。
主持人乙: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一声
合:新春好!
(1)在①处有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2)根据②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3)在④处为主持人乙设计一句台词,要求与③句构成对偶。(2分)
(4)⑤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其中,“正能量”居于第一位。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对于“屌丝”这个词语,专家认为它虽然很流行,但它有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不适合列入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
对于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的父亲曾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同邻居杰克一起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只能踩着里面的很窄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杰克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后面。钻出烟囱之后,我看见杰克的脸脏的像个小丑,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于是把脸洗了又洗。而杰克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只草草洗了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
爱因斯坦的父亲讲完故事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6、(1)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3分)
whx- 游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